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而汉代的舞蹈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图|汉高祖刘邦
汉代对于舞蹈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朝代,因为汉代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舞蹈艺术的高峰。
对于舞蹈来说,普及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舞蹈有所了解。
根据舞蹈的功能和用途的差别,主要将舞蹈分为雅乐舞和俗乐舞。
雅乐舞在官方场合出现的较多,一般用于皇家的各种重大祭祀以及庆典,当然偶尔也用于展示皇家威仪。
图|雅乐舞
与雅乐舞浓厚的官方色彩以及很大的严肃性相对比的是,俗乐舞没有浓厚的政治目的,往往是较为轻松带有娱乐性质的舞蹈。
俗乐舞往往起源于民间,但是却是在服务上层社会,这使得俗乐舞逐渐向着专业化和职业化进行着发展。
汉代的舞蹈之所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是因为俗乐舞在汉朝的发展很快,从而将这种舞蹈中的娱乐倾向普及开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图|俗乐舞
汉代的舞蹈为何气质十足?
因为舞蹈中的艺、技都是为舞蹈而生的,对于舞蹈中十分重要的音乐也是以舞蹈作为载体的。
在我国古代众多流传下来的音乐中,有很多都是依附于舞蹈而存在的,都是在深刻地表现舞蹈发展的古老历史。
如黄帝《云门》、周《太武》以及禹乐中的《大夏》都是以舞蹈为重点的舞乐,没有舞就不存在所谓的乐。
图|尧、舜、禹
在夏商周时期,舞蹈多是对尧舜禹的功绩进行赞颂 ,因而这类舞蹈没有多余的变化,只是通过盛大的仪式以及宏伟的场面,来表现着尧舜禹对于华夏族的巨大功绩。
而到了汉朝时期,以舞为主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但就表现形式来说与前代又有了很大的区别。
盘鼓舞作为汉代典型的舞蹈之一,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的表演方式,盘与鼓的排列以及数量都代表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程度。
图|汉代盘鼓舞壁画
长袖飞舞、侧鼓而卧,在不同姿态中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亦进亦退,在盘与鼓的踢踏中将舞蹈与艺技有效地融为一体,便是汉朝舞蹈所彰显的独特魅力。
“转腾浮蹀,逐激和柎;足不空顿,手不徒举;仆似崩崖,起若飞羽。翩飘微霍,乱精荡神。”
这是王桀在《七释》中对于汉朝舞蹈的描述,在他的笔下柔美飘逸的舞蹈与惊险迅捷的艺技合二为一,刚柔并济中使得舞蹈的美感上升了一个台阶。
图|汉代舞袖
在刚柔并济的基础上,汉代舞蹈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丰富,由此诞生出“舞袖”等新的表现形式。
“舞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袖子来表现舞蹈的生命力,飘逸灵动的长袖展示着舞蹈表演的延伸感以及力度,通过手臂的上下摆动,长袖也随着拂动,在表演者的头顶划上一个完美的曲线。
在已出土的汉代文物画像中,可以看到许多当时年代女性舞动的曲线,“扬”、“甩”“缠”、“绕”间,一条条紧密的弧线随之形成,一个绚烂壮丽的汉代舞蹈世界也随之形成。
图|汉朝舞俑
作为另一种表现舞袖的舞蹈方式便是腰舞,腰舞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腰肢的灵活扭动,进而牵引上肢和下肢,从而达到完成舞蹈的效果。
“掩长裒以徐吟,顿纤腰而起舞,低凤鬟於绮席,听鸾歌於促柱。”
张衡的《舞赋》中舞者跳跃舞蹈时,柔软的腰肢大幅度曲折下来,转而昂首挺胸,超高难度的动作表现中不仅包含着优美的舞姿,而且能给人一种惊险刺激的感觉。
那么“腰舞”与“舞袖”有何关联呢?
图|腰舞
因为腰舞对舞者的身体柔韧性要求极高,如细丝一般的腰肢在左右扭动中,带动着飘舞的长袖,更加能将舞袖的精髓展现出来。
这便是腰舞与舞袖的关联,这一切都是为了显示舞袖是汉代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舞蹈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先秦舞蹈传统的继承。
所谓“汉承秦制”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方面,也包括文化艺术方面,由于在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体制下,文化长时间没有大的变动。
汉代舞蹈在这种环境下继承了先秦的一些舞蹈特点,当然这其中继承主要是在舞蹈思想方面。
如“雅乐舞”和“俗乐舞”之分,便是继承了秦朝的传统,从而设置乐官对乐舞进行管理。
图|先秦舞蹈
先秦的一些思想家在对舞蹈进行深入研究时,得出舞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来取悦人,就是通过跳舞来使观看者感到快乐。
这与汉代俗乐舞的娱乐化倾向不谋而合,都是通过舞蹈者的舞蹈达到一种心情愉悦的目的。
而对汉朝舞蹈形成的另外一个重大因素便是儒家思想了,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视礼乐的表达。
舞蹈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礼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着儒家所特有的观念。
礼在儒家思想中是对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这种行为规范是由体而生的,扩展到舞蹈领域便是舞蹈动作的一些规定。
图|儒家思想
如雅乐舞在一些重大的祭祀场合,对舞者的舞蹈动作会进行严格的规定。
所谓乐是一种感情的宣泄,通过不同舞蹈的不同配乐,人的心境也会随着音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从而使感情得以宣泄。
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汉代的舞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感。
汉代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原文化也得以进一个繁盛期,进而文化中的舞蹈也在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图|舞蹈
汉代多样的舞蹈形式以及完善的乐舞管理制度提高了汉代舞蹈的水平,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舞蹈艺术具有充分的借鉴作用。
作者:我方团队临海听音
参考文献:《汉书》、《秦汉礼制研究》、《风俗通义》
如今歌舞表演很常见,但见过汉代的歌舞表演吗?
这是我们汉代的杂技团啊!
东汉(25-220年) 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汉墓出土
东汉(25-220年) 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汉墓出土
长袖舞是汉画像石砖中最普遍、最常见和最经典的一类舞蹈图像。四川画像砖多为东汉后期和蜀汉时期的作品,大致相当于公元二世纪后半叶至三世纪前半叶。四川汉墓多被盗掘,发掘较少,故画像砖也较少。
长袖舞 ,顾名思义,即以舞长袖为特征,舞人无所持,凭借长袖飞舞的姿态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长袖舞动作多样,扬袖是袖技的主要技巧, 舞蹈的基本姿态为“举臂扬袖”。袖在汉画像石中最为常见, 通常可以分为上扬、单扬、侧扬和双扬;动作有奔跑、腾跃、拧曲、倾斜、折腰等,状态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此件画像砖中,左侧人物奔跑,右侧人物静止,以舞动长袖作为动作的主体。舞者两侧的其余人物静止,手持扇侍立两旁。画面内容生动而丰富。
汉代舞乐艺术普及程度高,体系完整,从上至下,除宫廷设有乐府之外,民间乐舞同样盛行。舞蹈种类丰富,其中有大量融合了西域风格,兼容并蓄。这也是汉代大一统环境下社会开放的表现。
东汉(25-220年) 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汉墓出土
东汉(25-220年) 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汉墓出土
宴乐 在古代统治阶级生活中十分常见,汉代经济强盛,皇家、豪门贵戚尤其如此。汉代的各类宴饮中经常有一些娱乐助兴活动。宫廷中的宴饮常伴有歌舞,为此,宫廷中还设立专门的乐舞管理机构“乐府”。从汉武帝时开始,乐府越来越庞大,到后来乐府属下已有八百多人。
从文献来看,乐舞宴宾的风气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与周代的等级制度息息相关。《周礼·天官·膳夫》有“以乐侑食”的记载,《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周礼》规定周王室宴宾要用歌舞相伴。中国古代音乐 与政治 关系密切,从周初“礼乐”制度建立开始,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这个传统在汉代得以延续。
汉代四川地区经过开发,经济水平已与中原地区比肩。蜀地手工业、贸易繁荣,产生了一些工商业富豪。随着土地兼并,四川地区的豪强地主势力愈加强大,他们凭借着巴蜀地区得天独厚的富饶物产,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一部分贵族为了满足自己奢华生活的享受,蓄养大量乐伎、舞伎。民间百姓虽然没有条件追逐豪华的乐舞排场,但受乐舞宴宾风气的影响,趋之若鹜。
《汉书·元后传》载:“五候群弟,争为奢侈……后廷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乐舞宴宾由来已久,发端于先秦,流行与汉代。但它影响深远,发展到后世,乐舞宴宾会满足各时代需求,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东汉(25-220年) 1956年四川省彭州市太平出土
东汉(25-220年) 1956年四川省彭州市太平出土
画面中左边一个女伎表演倒立,中间的舞伎在两支鼓旁边,手握一条长巾,踩着六个盘子跳盘鼓舞,右边一个人在弄丸。
盘鼓舞 是汉代最流行的舞蹈之一,是舞蹈者用脚踏盘、鼓以此为节奏的舞蹈。这种舞蹈的表演形式是:表演者以盘或者鼓为舞蹈道具,表演时将盘子或鼓排列在地面上,舞者在盘或鼓旁边或在其上面,运用技巧完成舞蹈。本图中是一女子单人舞。女舞伎脚下踩着六只盘和两只鼓,上身束腰穿着宽袖短衣,下身着灯笼裤,双手甩着长巾舞蹈。
有一种说法认为盘鼓舞是楚舞与杂技糅合而成,主要特点是舞蹈与杂技相结合 ,轻柔与力度为一体,刚柔并济,美感丰富。 在舞蹈上有长袖的舞动和舞姿的婉转,杂技则通过在盘与鼓之间的翻腾跳跃来表现。盘鼓舞“舞无常态,鼓舞定节”,没有固定的程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而舞,舞器的设置较为灵活,有时有鼓无盘,有时有盘无鼓,盘和鼓的数目也不固定,可以根据表演需要设置。
除盘鼓舞之外,汉画像中的杂技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此图中左侧人物表演的杂技形式为叠案倒立,为12层案子相叠。右侧人物表演弄丸,即将两个以上的球抛到空中,然后接住。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就有弄丸的表演形式。《庄子·徐无鬼》:“市南僚弄丸,而两家之难介。”
四川的画像砖石中乐舞图像所表现的四川地区的艺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体现的地域差异构成了汉以后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提升与凝练的源泉和动力。
汉代画像砖石乐舞图像,是了解先秦文化的一面镜子。在先秦书籍资料中记载的金石乐器,在汉代得到传承和演变,成为研究先秦及汉代艺术重要的史料和考古资料。
参考文献:
李沁憶、李敬民:《汉代长袖舞的动作特征探析——以南阳汉代画像石砖为例》,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11月11日
杨青云:《四川汉代画像砖石乐舞图像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
刘琰:《汉代社会生活中舞乐热潮现象及原因》,《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
@四川博物院 #博物馆#
相关问答
**袖舞和盘鼓舞**。-**袖舞**:袖舞是中国舞蹈历史中最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它在汉代成为社会舞蹈艺术的主流形态,以绰约多姿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品格著称。袖...
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
盘鼓舞作为汉代典型的舞蹈之一。盘鼓舞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传统舞蹈,起源于中国汉代。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
赵飞燕,掌上起舞,身轻如燕赵飞燕,掌上起舞,身轻如燕
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源远流长,从先秦初期的孕育到大秦朝的萌芽,而汉代舞蹈艺术作为古代舞蹈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及关键环节。它上承夏商周的宫廷雅乐舞和...
东汉时期的舞蹈以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为主,其中宫廷舞蹈多以礼仪为主,如《礼乐舞》和《八佾舞》等;而民间舞蹈则更加活泼、自由,如《汉宫秋》和《长安乐舞》等...
汉代著名的舞蹈《七盘舞》,以七盘置地而作伎舞,穿插于《百戏》之中演出;《铎舞》,手执铎铃而舞;《公莫舞》,舞者执巾或舞长袖;《髀舞》,用有柄单面...
《舞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对舞蹈艺术进行细致描绘的舞蹈专论,它详细描述了汉代舞蹈中独具特色的盘鼓舞和巾袖舞的舞容舞态,是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
汉族舞蹈,简称汉舞(汉舞有时也指穿汉服的古风舞蹈),顾名思义,即中国汉族的传统舞蹈,属于中国民族舞蹈。汉族的民族舞蹈多种多样,舞种举例:稗舞——用有...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情节舞,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东海黄公...